艺文深圳 I 贾葭新书分享:南方的摩登时代

时间:2019-10-16来自:未知 点击:93

  中国近现代化始于南方。

  在过去一百七十年里,广州、澳门、香港是中国最为摩登的城市。而今天,深圳也在不断创造着发展的奇迹。无论是一个国家,还是一座城市,我们只有回望来路,方知去处。

  今天,圳长向大家介绍一位青年学者——贾葭的新书《摩登中华:从帝国到民国》。他用独特的观察,从历史拐点中找到当代社会问题的答案。

  7月28日,本周日下午,贾葭将携新书与深圳读者见面,在物质生活书吧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分享会。从深圳开始,从中国南方开始,追溯摩登中华的时代进程。

  

  从南京汉口路22号大门进入南京大学本部,即为金陵大学旧址之金陵苑。

  在校史馆(即老图书馆)北侧花园之中,有一个两面皆字的碑亭,壁上所嵌者为两江师范学堂与金陵大学的校名碑石,校方称为‘二源壁’。

  南侧魏碑体书‘两江师范学堂’,北侧柳体书‘金陵大学堂’。二源壁即象征着南京大学的两个源头。

  

  在《摩登中华:从帝国到民国》一书中,青年学者贾葭以老辣笔触展开论述节奏,不徐不疾,娓娓道来。

  民国代替清廷,从几个方面都与清兵入关或者崖山投海不同。

  由帝制而共和,由儒学而新学,由臣民而国民,由天下而国家,这即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,我们今日称之为“转型”。

  甚至,直至今日,这个转型依然还在进行之中,我们依旧在这个大变局中。

  正所谓:百年历史之三峡,中国步履维艰。千年未有之变局,艺文深圳 I 贾葭新书分享:南方的摩登时代我们仍在其中。

  

  

  这本书是贾葭一系列历史文章的合集,主要是谈清末民初到1949年之前的中国历史上的重大问题。

  每篇文章都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建筑入手,采用娓娓道来的故事方法,带领读者进入这些重大问题。这样一种历史现场故事+重大问题讨论的书写模式,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进入历史问题,被视为一部可视化很强的历史著作,犹如纪录片再现。

  同时,贾葭用独特的读书方式,以其引人入胜的文字,论证了如下观点:

  辛亥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。

  转型时代由此揭幕,政治秩序与思想的重大转变开始了。这就是共和主义初级阶段,新的主义,新的信仰,新的生活方式到来了。“天下”结束了,“国家”到来了。

  民族主义从此成为意识形态的主轴,夷夏之防的文化冲突变为民族冲突,型塑了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政治演进的轨迹。

  

  

  中正纪念堂

  联 袂 推 荐蒋方舟、刘瑜、许纪霖、雷颐、梁文道

  “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。”辛亥革命百年后的世界里,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中国。对于这块土地和人民如何在新旧矛盾之间塑造自己的命运,已经有了很多著作。《摩登中华》展现了一位青年知识分子独特的历史观察。他尤其看重从传统帝国到现代民族国家转型之路的坎坷与经验,为有识之士观察体会当代世界的发展和困境提供了镜鉴。

  ——蒋方舟

  

 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转型之十字路口。回到那个路口,我们才能挣脱各种“历史必然性”的思维定势,领略到面向未来时各种可能性的风景。贾葭的这个历史随笔系列,正是引领我们回到那个路口。他敏锐地抓住那个历史拐点上的若干重大问题,通过颇富洞见的分析,为我们打开被现实所禁锢的政治想象力。

  ——刘瑜

  

  外务部

  

  仁者乐景,智者乐书。别人看到的是景,贾葭想到的是书,从书中引出无限艺文深圳 I 贾葭新书分享:南方的摩登时代遐思。景、书、思融为一体,景中有书,书中有思。他眼中的景,多是历史老建筑。李欧梵教授有云:老建筑的魅力,在于有鬼魂。

  ——许纪霖

  

  作者年轻,但思考却不幼稚,甚至深刻;文笔时尚,但分析却不肤浅,甚至犀利。

  

  经历过前几年的“民国热”,民国在我们大多数人心目中可能始终是团迷雾。这十八篇深度书评吸纳了最新的研究发现,以最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,让我们了解民国之所以让人费解,是因为它本来就是一场关于中国的实验。

  ——梁文道

  

  

  贾葭

  资深媒体人、青年学者,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。曾供职于光明日报、新华社、凤凰卫视,是GQ中文版的创刊人之一,腾讯《大家》创刊主编。十余年来,为内地、香港、台湾多家报刊撰写历史文化专栏。对港台问题、民国史、城市史、移民史等领域略有研究。著有《我的双城记》等,编有《大家文集》若干。现任外邦科技(香港)有限公司总裁。

  

  7月28日下午3:00-5:00(2:30签到)

  

  物质生活书吧

  地点

  深圳福田百花二路与百花五路交汇处

  地铁

  3号线/7号线 华新站(C出口) 步行730米

  2号线 燕南站(A出口) 步行950米

  

  想勾搭宇宙最酷深圳客,请联系圳长

  ○商务联系:13691780811

  ○ 微博@深圳客Shenzhene


参考资料